媒体直播分发wap-AD
您的位置 首页 快讯

川农学子多措并举,探寻红色文化,传承长征精神

作者: 李雨晴 孙洋 徐青 张涛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永不过时的精神文明象征,而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更是让一代代人明确其时代责任,影响最为重大的精神之一便是长征精神。近日,记者了解到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溯洄—织英”团队一行10余人为深入学习理解这一精神,通过线下调研,线下采访与支教相融合的方式开展了以“忆往昔长征魂,走今朝长征路”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据团队负责人介绍,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调研加支教的方式进行,调研红色文化,弘扬长征精神,让偏远地区儿童更了解我党的红色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走红军长征路,忆苦思甜战今朝

为了解“长征精神”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内含要义,从7月12日到7月15日,团队成员在博物馆纪念馆官网或其他网络新媒体等平台查找了相关资料,通过学习相关资料团队了解到,长征的时间可追溯到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川农学子多措并举,探寻红色文化,传承长征精神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博物馆学习长征精神资料 摄影/隆雨杉)

2021年7月15日,溯洄·织英团队在雅安市博物馆针对“红军长征在雅安”开展了调研活动,队员们从带有岁月痕迹的红色文物中感悟长征精神,从现代技术复原长征场景中体验长征精神,真实体会到长征历程的艰辛,深刻体悟到长征精神的意义。红军在雅安市内,经过天全县和宝兴县到达名山,其中著名景点有:天全县有红军纪念馆,雅安上里古镇有红军石刻标语,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在参观的同时,队员们也对游客和当地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采访,调查得知当地居民均深受红色文化影响,红色精神渗透在生活中。在参观调研结束时,队长徐青感慨道“此刻他们不再是印刷在历史书上一版版的文字,他们变成了一道道义无反顾的身影,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战士,一股股振奋人心的力量,激励后人。毕竟,常忆昔日长征魂,才能走好今朝的长征路。”

沿革命先辈足迹,寻织就长征记忆

为传播红色精神,改善贫困地区教育状况,让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溯洄·织英团队两次下乡,分别去到了雅安市天全县红岩村和兴业村,给孩子们带来一堂特色课程——“重走长征路”。

川农学子多措并举,探寻红色文化,传承长征精神

(图为团队成员与支教地学生纪念合照 摄影/成依婷)

7月17日,记者跟随溯洄·织英团队到达红岩村,与支教的溯洄·种子团队汇合,将自己所学所感转化为一堂堂生动活泼的课程,为支教地学生带去了丰富的知识与活动。从长征原因,到长征过程,在着重讲述重要战役,团队主讲人还精心为孩子们准备了长征详解视频,孩子们慢慢都沉浸在了浓厚的课堂氛围中。最后全体起立,一起诵读长征精神内涵。课堂上,孩子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抽问小环节,大家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气氛活跃。之后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去到户外,在做好安全防护的情况下,带领孩子们玩了体验长征精神的小游戏,“你画我猜长征故事”和“齐运物资”,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并加深对长征的记忆,更加清楚长征过程中都有哪些著名的故事,更加明晰长征精神的内涵。

7月19日,在兴业村,溯洄·织英团队与支教团队溯洄·雅源共同为兴业村的孩子们带来了一节生动形象的红色文化课程。在课前,为活跃课堂氛围,与孩子们尽快熟络起来,团队的主讲人李雨晴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歌唱了《我和我的祖国》,学习长征历史知识后,课间休息与孩子们一起玩了反“围剿”的游戏,希望在游戏中,让孩子们相互配合,努力且勇敢。你我皆争做“红军小战士”。

川农学子多措并举,探寻红色文化,传承长征精神

(图为支教地学生认真听讲 摄影/徐青)

不忘初心跟党走,川农学子续新篇

通过两次支教,团队成员们切身体会到孩子们对于不同课程的需求性和在较贫困地区传播红色文化的迫切性,两次支教不仅给孩子们带去了知识,还带去了像长征的战士们一样不服输的,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让他们能更加勇敢无畏的面对生活。团队成员也在支教中感悟到了青年学子的力量,更加坚定在奋力实现中国梦的当下贡献青春力量的信念。

红色文化不只是一种重要资源,更是流动在中华儿女血脉中,遗传在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红色情结,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继承并发扬,使得红色精神成为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需要,探寻红色文化是青年学子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长征精神更具象的体现了红色文化的精髓,两次支教也充分显示了长征精神亟待传播,青年学子应有主动传播红色精神的意识,有最大限度发挥青春力量的责任。传递青春力量,我辈义不容辞。

本文转载或采集于网络,版权与文责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采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若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邮箱:080808@111.com)。
如果您也想推广,可点击此处:申请发稿
admin

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